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郎朗:乐坛“定海神针”与钢琴“世纪少年”,他们究竟是师徒还是知音?

2023年央视春晚后台,暖黄色的灯光下,刘欢刚结束美丽中国的录制,手里还攥着半瓶温水。转身时撞见抱着谱子快步走来的郎朗,没等他开口,郎朗先笑出声:“刘老师,您刚才那句‘家是最小国’的气口,我跟着弹都忍不住想点头!”刘欢抬手拍了下他的肩膀,眼角的皱纹堆出熟悉的笑意:“你小子,钢琴键都敲出火星子了,还这么懂听。”

刘欢和郎朗关系

这幕被路过的网友拍下,评论区炸开了锅:“原来这俩人私下这么熟?”“一个唱遍天下的歌王,一个弹琴不用看谱的钢琴家,怎么就处成老友了?”毕竟在大众印象里,刘欢是“坐着就能镇住场子”的乐坛前辈,说话慢条斯理,却句句透着分量;郎朗是“手指会跳舞”的钢琴天才,舞台上张扬得像团火,私下却带着几分孩子气的热忱。两个看似“画风迥异”的人,偏偏在音乐圈里绕成了彼此的“老熟人”。

第一次见面:你琴键上有火,我歌里有风

刘欢和郎朗关系

要说刘欢和郎朗的缘分,得绕回2008年。那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,一个是开幕式音乐顾问,一个是现场演奏的钢琴家。排练时,郎朗的星光弹到一半,突然停下来指挥身边的乐团:“这里的强弱对比要再夸张些,像不像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?”刘欢正好路过,站在阴影里听完了整段,事后让人传话给郎朗:“那小子,弹琴把自己弹成风了。”

后来在庆功宴上,两人才算正式打照面。郎朗端着酒杯凑过来,眼睛亮得像浸了星星:“刘老师!我小时候听您唱好汉歌,觉得那声音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,现在才知道,您的歌里有根‘定海神针’!”刘朗朗大笑,拍了下他的后背:“你这孩子,弹琴的时候倒像团火,怎么说话还这么甜?”那晚两人聊到音乐的价值,郎朗说:“我想让更多人觉得,古典琴不是摆件,是有温度的。”刘欢点头:“我也是,歌不是唱给自己听的,是要把心里的光分给别人。”

刘欢和郎朗关系

从那以后,“定海神针”和“小太阳”就成了圈内人调侃他们的暗号。有人问刘欢:“郎朗弹琴那么‘夸张’,你不觉得吵吗?”他摆摆手:“音乐哪有吵不吵?只有真不真。你看他弹琴时,手指都快砸穿琴键了,那是对音乐的较真,跟我写歌较劲一个样。”

合作里的“化学反应”:一个敢改,一个敢接

真正让他们走近的,还是一次次的“灵魂碰撞”。2019年,央视经典咏流传找到刘欢,想让他用现代旋律唱论语里的“君子和而不同”。刘欢琢磨了半个月,总觉得少了点“劲”, producer提议:“找郎朗啊?他的琴既能沉得住,又能挑起来。”

没想到郎朗一口应下,还主动跑到刘欢的工作室。他翻着谱子,手指在桌面上敲着节奏:“刘老师,这里要是加段快速的琶音,像不像君子在争论时,思维碰撞的火花?”刘欢眼睛一亮:“你这么一说,我想起当年写千万次的问,前奏那段反复的旋律,其实也是想表达‘问不完的执着’。”那天两人窝在工作室里,刘欢改旋律,郎朗编配,郎朗的女儿梦舟趴在旁边玩积木,奶声奶气地说:“爸爸弹琴像打雷,刘爷爷唱歌像下雨。”

节目播出时,当郎朗的钢琴如“金石相击”般响起,刘欢的歌声缓缓流淌,屏幕上弹出一条弹幕:“原来古典和流行,早就在这儿‘和而不同’了。”后来刘欢在采访里说: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选郎朗,因为在他身上,我看到了音乐最本真的模样——不设限,不迎合,就是要把心里的东西掏出来给你看。”

背后的互相“兜底”:前辈的暖,后辈的敬

圈里人都说,刘欢和郎朗的关系,早已超越了“合作搭档”,更像是互相“兜底”的家人。2015年郎朗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办音乐会,临上场前突然发烧,整个人蔫得焉焉的。刘欢正好在欧洲录节目,听说后直接冲到后台,没说话,把一碗热粥和退烧药塞到他手里:“弹琴是体力活,也是体力活,先把自己照顾好,才能照顾音乐。”

还有一次,刘欢因身体原因暂停工作,在家休养。郎朗带着亲手做的蛋糕上门,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开始“吐槽”:“刘老师,您都不知道,现在我上综艺,总有人拿我跟您比,说我没您沉稳。我说我哪有您沉稳啊?您那是把‘稳’刻在骨子里了,我这是‘疯’惯了。”说着自己先笑起来,眼角却泛了红。

郎朗曾在社交平台上发过一张照片:刘欢戴着老花镜,帮他改琴谱,红笔在纸上划出道道痕迹,配文:“刘爷爷说,‘每一个音符都得对得起自己的心’,这句话我记了二十年。”而刘欢在访谈中提到郎朗时,总会不自觉放慢语速:“郎朗这孩子,聪明,更重要的是,他心里有团火。现在年轻人不容易,能守住自己那点‘真’,比什么都强。”

音乐圈的“标杆”:不争第一,只做“彼此的光”

这些年,总有人拿刘欢和郎朗跟“前辈后辈”“传统与现代”这样的标签框在一起,但两人似乎都没太当回事。刘欢该做导师就做导师,该写歌就写歌,偶尔在社交媒体上晒晒女儿的照片,活得像个“退居幕后的老头儿”;郎朗该开音乐会就开音乐会,该上综艺就上综艺,带着妻子吉娜到处“撒糖”,依旧是娱乐圈里最鲜亮的“钢琴少年”。

有记者问刘欢:“您觉得郎朗会成为下一个刘欢吗?”他想了想,摇摇头:“为什么非要成为下一个呢?郎朗就是郎朗,他是能把古典钢琴弹进千家万户的‘奇迹’,而我,是想用歌讲好中国故事的‘歌手’。我们不是谁要取代谁,是各走各的路,却在终点处,为彼此的路灯添了把油。”

去年郎朗在个人音乐会上,突然加演了一首好汉歌的前奏,琴声磅礴,像极了当年刘欢歌声里的豪情。台下观众沸腾着喊“刘欢”,他却笑着摆手:“是刘老师教我的——音乐这东西,永远要向前走,但别忘了,根在哪儿。”

说到底,刘欢和郎朗的关系,哪是什么“师徒”“前辈后辈”能定义的?他们像两棵长在音乐沃土上的树,根在地下紧紧缠绕,枝叶却向阳而生。一个用歌声丈量人生,一个用琴键触碰世界,却在彼此的节奏里,听见了同一个旋律:对音乐的敬畏,对生活的热爱,对“把心掏给你看”的坦诚。

下次再看到他们同台,或许不用猜“关系到底有多铁”——你看刘欢给郎朗递水时眼中的笑,郎朗弹琴时偷偷瞄向刘欢的侧脸,就知道:最好的关系,从来不是刻意靠近,而是各自闪耀时,恰好照亮了对方的路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