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乐队 正文

Beyond回家背后的故事:1997年香港的集体记忆

回家beyond:我的那些年和那首关于回家的歌

哎,说起来Beyond的《回家》,那真是我青春年少时百听不厌的一首歌啊!现在想想,那会儿整天抱着个随身听,耳机塞耳朵里,循环播放这首歌,感觉自己特酷,特文艺。其实吧,当时也没太懂歌词里唱的是啥,就是觉得旋律好听,节奏感强,听着就感觉很热血,很澎湃。

Beyond回家背后的故事:1997年香港的集体记忆

现在想想,可能当时热血的不仅仅是我,应该也是很多和我同龄人的感觉吧。毕竟,那可是1997年啊,香港回归的大事,对很多人来说,都是一个充满了未知和复杂情绪的转折点。 我记得当时电视上新闻报道铺天盖地,大人们都在讨论,气氛有点紧张,又有点期待。而我呢,小屁孩一个,只顾着听歌,完全没get到这首歌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。

如今,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,再听《回家》,感觉完全不一样了。以前听歌,只注重旋律和节奏,现在听歌,更注重歌词表达的情感和内涵。 歌词里那些“这是谁的路 难为你讨好 今天带着问号 投入你怀抱”之类的句子,以前听起来就是一些比较文艺的词句,现在听来,却能感受到一种迷茫,一种彷徨,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。这或许正是当年香港回归时,很多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吧。

Beyond回家背后的故事:1997年香港的集体记忆

想想我自己的经历,也和这首歌有些微妙的关联。小时候,我家住在乡下,条件比较简陋。为了更好的教育和发展,父母决定举家搬到城里。记得那一天,我们一家老小挤在破旧的卡车上,颠簸了几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。看着窗外飞逝的田野和村庄,我的心里充满了既兴奋又忐忑的情绪。那种感觉,现在想起来,和《回家》歌词里表达的情绪竟然有些相似。

搬到城里后,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陌生。新的学校,新的朋友,新的生活节奏,都需要慢慢适应。刚开始,我有些不适应,经常想念家乡的伙伴和熟悉的环境。那种想家的感觉,就好像歌词里唱的“翻起西北风他归去在雨中 沾湿烟花”。虽然生活条件好了,但心里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
后来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渐渐理解了父母的苦心。他们为了我们更好的未来,放弃了熟悉的环境和安逸的生活,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搬到城里。他们付出了很多,而我们也必须努力学习,回报他们的付出。

再后来,我慢慢适应了城市的生活,也取得了一些成绩。每当这个时候,我都会想起家乡,想起儿时的玩伴,想起那段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光。我开始明白,家,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种精神的归宿。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,家永远都是我们心中温暖的港湾。

这首歌,不仅仅是Beyond乐队对香港回归的解读,也是一代人对故土,对家,对未来的思考和感悟。它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我们内心的迷茫和渴望,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。
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用表格整理一下我听《回家》这首歌的不同阶段的感受:

时间阶段感受
青春期旋律好听,节奏感强,热血澎湃
而立之年感受到迷茫、彷徨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更注重歌词表达的情感和内怀

其实,每个人对《回家》的理解都会不同,这首歌的魅力也正是在于此。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,更是一部关于家、关于故土、关于未来的心灵史诗。

那么,你对《回家》这首歌有什么样的理解呢?它又带给你什么样的回忆和感受呢? 不妨说说你的故事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