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从固原师范的黄土高原到华语乐坛的“歌坛常青树”,刘欢的音乐初心藏在一碗手抓肉里?

90后的记忆里,春节联欢晚会永远缺不了那个声音浑厚、带着书卷气的男人——刘欢。无论是好汉歌里的“大河向东流”,还是千万次的问里的“千万里我追寻着你”,他的歌像陈年的酒,越品越有味道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站在华语乐塔尖的“歌坛常青树”,音乐之路的起点,竟在宁夏固原的一所师范院校。黄土高原的风、手抓肉的香、学生们合唱的笑声,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,如何雕琢出日后那个用灵魂唱歌的刘欢?

17岁的“文艺青年”:在固原师范,音乐是意外,也是必然

1981年,17岁的刘欢考入了固原师范(今宁夏师范学院前身)的中文系。在那个年代,师范院校的“出口”很明确——毕业后当老师,而“专业”和“爱好”泾渭分明:学中文的就得埋头读书,搞音乐的都是“艺术生”。刘欢却像一匹脱缰的小马,在文学和音乐的岔路口上,跑出了自己的节奏。

刘欢 固原师范

当时的固原,还是个“风吹石头跑”的西北小城,黄土高原的苍凉与粗粝,刻进了每个固原人的骨子里。刘欢在后来的采访里提过:“固原的冬天特别冷,教室里没有暖气,大家裹着棉袄上课,但下课后,男生会聚在宿舍门口唱民歌,女生会站在操场上对着远山喊两嗓子。”这样的环境里,音乐不是舞台上的表演,而是生活的“调味剂”——劳作时的号子、婚礼上的唢呐、赶车时的山歌,都成了刘欢最早的“音乐教材”。

他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“活跃分子”。中文系的课上,他能把诗经里的“风”唱成歌;晚自习后,他会抱着吉他给同学弹唱当时流行的乡恋;甚至班级的文艺汇演,他一个人能拉二胡、吹笛子、弹吉他,包揽整个乐队的活儿。当时的班主任李老师后来回忆:“刘欢这娃,脑子灵光,但不是那种死读书的。他总能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活的,比如讲孔雀东南飞,他能即兴编段曲子唱出来,全班同学都跟着掉眼泪。”

很少有人知道,刘欢真正系统学音乐,是从固原师范的音乐老师王建军开始的。王老师是个“老音乐人”,年轻时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过,分配到固原师范后,总觉得“西北的民歌不能烂在地里”。他发现了刘欢这个“好苗子”,不仅免费教他乐理、视唱练耳,还带着他走遍了固原周边的山村:“我带他去采风,农民地里干活唱的‘花儿’,羊倶唱的‘信天游’,他都记在本子上,说‘这些歌比课本上的诗还押韵’。”

从“师范生”到“北漂”:固原给的,是音乐的“根”

1984年,刘欢从固原师范毕业,被分配到了银川的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。但讲台三尺,困不住他想飞的心。白天给学生们讲背影,晚上就抱着吉他写歌;周末跟着当地的歌舞团跑演出,挣点外快买音乐杂志。那时的他,还没想过自己能“唱出名”,只是觉得“唱歌比教书更让自己心跳”。

1987年,命运给了他一把“钥匙”——中央音乐学院办了个“全国高校歌手大赛”,刘欢抱着“试试水”的心态报了名。决赛那天,他唱的是自己写的少年狂,歌词里全是固原的黄土:“高高的黄土梁,弯弯的羊肠道,阿妈的泪珠子,洒在旱烟上……”评委们听愣了:一个师范毕业的语文老师,怎么唱出了西北大地的筋骨?他拿了冠军,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,成了作曲系的一名旁听生。

从固原到北京,从黄土高原到艺术殿堂,刘欢像一株移栽的树。但他从未忘了“根”在哪里。后来的采访里,他常说:“在北京唱好汉歌时,我会想起固原的老爷岭,那里的风能把嗓子唱得更粗犷;唱千万次的问时,我会想起固原的星空,那里的星星比北京的亮,因为空气干净。”他的歌里,总有一股“西北劲儿”——不是刻意的豪迈,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质朴与真诚,就像固原人手里的手抓肉,看似粗犷,实则藏着最本真的香。

当“歌坛常青树”遇见“固原师范”:初心比舞台更重要

成名后的刘欢,从未回绝过母校的邀请。2018年,固原师范40周年校庆,他特意从北京赶回来,站在操场上给学生们唱歌。那天,他没有唱好汉歌,也没有唱弯弯的月亮,而是唱了一首那就是我,歌词里的“炊烟、小河、磨坊”,唱得下面几个学生直抹眼泪。

演讲时,他说:“你们觉得我唱歌好听,其实我只是把固原给我的一切,唱了出来。你们在这里念书,可能会觉得小城太偏、太穷,但就是这片土地,教会了我什么是‘真实’——真实的感情,真实的生活,真实的音乐。别小看自己,你们脚下的这片黄土,可能藏着比舞台更动人的故事。”

如今的刘欢,依然是那个“不蹭热点、不炒绯闻”的歌者,反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“音乐教育”上。他常说:“固原师范的老师告诉我,教育是‘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’,我觉得音乐也是——我唱得好不好,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不能让更多人听见,音乐里藏着的故事和情感。”

尾声: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,藏着最珍贵的宝藏

从固原师范的黄土高原到华语乐坛的巅峰,刘欢走了将近40年。回头看,这段被很多人忽略的“师范时光”,恰恰是他音乐世界里最珍贵的“底色”。就像他说过的:“人可以走得很远,但走不远的是,你从哪里来,你为什么出发。”

或许,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“固原师范”——那里可能有不起眼的老师、粗糙的生活、不被人看好的梦想,但正是这些“不起眼”,让我们在后来的路上,走得稳、走得远。下次当你听到刘欢的歌时,不妨想想:那个在黄土高原上唱歌的少年,他的歌声里,藏着多少我们未曾看见的故事?而他,又用这份故事,温暖了多少人的岁月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