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2012年的娱乐圈,星光比现在还密集些——春晚舞台上王菲唱着因为爱情,电影里泰囧刚攒起口碑,视频网站正摩拳擦掌准备砸钱买版权。而镜头偶尔切到刘欢这边时,很多人会突然愣一下:“咦,他怎么好像很久没新歌了?”
熟悉刘欢的人都知道,这位歌坛“常青树”前半生实在太过高调:20岁拿下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冠军,30岁唱响千万次的问,40岁当上“中国音乐第一人”的教授,连头发都带着“老炮儿”的标志式蓬松。可2012年,他却像突然把节奏放慢了——电视上看不到他露脸,演唱会排期一片空白,连歌迷论坛里最铁的“欢粉”,都要翻翻日历才能想起:“哦,今年刘欢老师该发专辑了吧?”
真相却让人意外:那一年,刘欢不是在写歌,而是在和体重“死磕”。谁能想到,那个曾经在舞台上挥洒自如的“壮汉”,一年前还被拍到肚子圆鼓鼓的,连走路都有些吃力。后来他在采访里挠着头笑:“医生说我差点就‘三高’了,再不当回事,可能这辈子就得跟舞台说拜拜了。”于是2012年,他几乎是“人间蒸发”式地减肥——每天只吃水煮菜,晚上跑步十公里,连最爱的红烧肉都戒了个干净。有朋友去看他,推开门发现正赶上他练完瑜伽,满头大汗地趴在瑜伽垫上喘气,见到人还打趣道:“怎么样,现在是不是能看清我的下巴了?”
当然,说他“彻底隐退”也不对。2012年夏天,一档叫中国好声音的综艺悄悄开播,屏幕里突然出现一个戴棒球帽、穿黑色T恤的中年男人,说话慢悠悠的,点评起学员来却字字见血。当那英、庾澄庆几位导师争得面红耳赤时,他只是推推眼镜,淡淡来一句:“这个转音,其实技术上可以更放松些。”——是刘欢。可舞台上那个自带“王霸之气”的刘欢,怎么成了眼前这个爱皱眉、爱挠头,甚至会被学员紧张到说“别别别,你先喝口水”的“老大哥”?
后来才知道,接好声音本来只是“卖人情”。节目组找到他时,他正为减肥发愁,犹豫了半晌:“我都这岁数了,上去跟年轻人抢镜头,是不是太自在了?”可架不住导演软磨硬泡,加上他觉得“也许能在选秀里听点新鲜声音”。结果第一集,当学员徐海星唱完自己,他摘下眼镜偷偷擦了擦眼角——后来他说,那不是感动,是想起自己当年跑录音棚,为了一首歌录到天亮的样子。节目里,他给学员选的歌从来不是口水歌,而是暗香北京北京这种“硬骨头”,有次为了帮学员改编节奏,他和乐队熬到凌晨三点,第二天录制时顶着黑眼圈还不忘打趣:“放心,我年轻时比你们还能熬。”
2012年的刘欢,就这样一边在健身房挥汗如雨,一边在综艺里“指点江山”。有人说他“过气”了,毕竟在那个流量当道的年份,没人愿意把时间花在减肥和幕后;可偏偏他的“慢”,让看习惯了速食综艺的人眼前一亮——当其他导师忙着制造话题时,他会在学员唱破音时说“没事,我们再来一遍”;当有人问“怎么才能火”,他认真回答:“先把歌唱明白,把人做好。”年底有人统计,他在好声音说的话里,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“音乐”“真诚”“热爱”,这些词朴素得像白开水,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分量。
现在回头翻2012年的影像,会发现刘欢瘦了不少,下巴的线条利落起来,眼睛里却比以前更亮。有人说那是减肥成功的神采,可我觉得,那是一个人在放弃虚浮后,找到真正节奏的从容——就像他后来在采访里说的:“年轻时总想着‘我要成为什么’,现在明白‘我是谁’更重要。”2012年,他没有发新歌,没开演唱会,却让更多人看到了“刘欢”二字的分量:不是歌坛皇帝,不是音乐教授,只是一个爱音乐、爱生活,愿意为了更好的状态慢下来的普通人。
所以2012年的刘欢,真的“沉寂”了吗?或许他只是告诉我们:真正的热爱从不怕慢,真正的价值不用喧嚣。就像他当年唱的“天地悠悠”,人生这场戏,有时候静音片刻,反而能听见更真实的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