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兰州邮政银行的一次合作,能让刘欢说出“这是最有意义的‘演唱会’”?

说起刘欢,脑海里总会跳出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或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绵长的嗓音。作为华语乐坛的“常青树”,他的名字几乎成了“实力”的代名词。但最近,这位在舞台上习惯了聚光灯的歌者,却悄然出现在了兰州的街头——没有万人演唱会,没有闪光灯围堵,只是跟着一群穿着邮政银行工作服的人,走进了黄河边的老社区,爬上了黄土高坡上的乡村小学。而这次“接地气”的行程,背后牵头的,竟是很多人印象中有些“刻板”的兰州邮政银行。

从“银行网点”到“文化阵地”:一次意外的“跨界破圈”

“刘老师怎么会跟我们邮政银行扯上关系?”刚听到消息时,不少兰州人跟张大爷一样好奇。毕竟,在传统认知里,银行和明星的联动,多半是品牌代言、站台活动,来得快去得快。但这次不一样——刘欢不是来“走穴”的,而是成了“文化公益特派员”,跟着兰州邮政银行的“金桥工程”团队,跑遍了兰州周边的三个县区。

兰州邮政银行刘欢

“其实是我先‘开口’的。”后来在一次采访里,刘欢笑着揭秘。去年底,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兰州的信,写信的是邮政银行一位基层员工,信里说兰州有些乡村小学的孩子,连像样的音乐课都上不了,更别提接触乐器了。“信里还夹了几幅孩子们画的‘梦想中的音乐教室’,歪歪扭扭的线条里,却藏着最纯粹的渴望。”刘欢说,那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,自己当年能从天津走向全国,离不开音乐启蒙,“这些孩子不该被落下。”

而邮政银行方面,也早就在琢磨“金融+文化”的新路子。“我们做存贷款、汇款,是服务老百姓的生活;但如果能帮孩子们打开一扇看见世界的窗,是不是更有意义?”兰州邮政银行负责人坦言,他们走访中发现,兰州虽然文化底蕴深厚,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是个现实问题,“尤其是乡村小学,艺术类资源太匮乏了。”

一拍即合。于是,有了这次“音乐+公益”的跨界合作——邮政银行负责统筹资源、联系学校、筹集物资,刘欢则牵头组建了“音乐启蒙志愿者团队”,不仅捐了钢琴、吉他、口琴等乐器,还亲自带着团队成员,给孩子们上了三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。

黄土高坡上的“音乐课”:那些被歌声点亮的眼神

刘欢去的第一个地方,是榆中县夏官营镇的一所乡村小学。学校只有120个学生,其中三分之二是留守儿童。当那辆印着“兰州邮政银行公益行”的面包车停在操场时,孩子们挤在教室门口,既好奇又腼腆,小手里紧紧攥着皱巴巴的纸——那是他们提前写的“想对刘欢老师说的话”。

“小朋友们,你们会唱什么歌呀?”刚走进音乐教室,刘欢就蹲下身,笑着问。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起手,小声哼起小星星,跑调却很认真。“唱得真好!”刘欢掏出随身带来的口琴,“老师教你用这个吹小星星,好不好?”

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。孩子们围着他,七嘴八舌地问:“刘老师,这个口琴是不是很贵?”“我能摸一摸钢琴吗?”刘欢也不嫌吵,一个一个地教他们吹口琴,手把手地教他们弹琴的指法。阳光从窗户照进来,照在他花白的鬓角上,也照在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里——那是一种从未见过“外面世界”的纯粹,却因为音乐,开始闪闪发光。

最让刘欢动容的,是个叫小宇的男孩。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,居然能完整吹下茉莉花,虽然气息不稳,但旋律很准。“这是我爸教我的,他在外面打工,去年过年回来教的。”小宇的声音小小的,却带着一股倔强。刘欢蹲下来拍了拍他的头:“你爸一定很为你骄傲。这样,你教老师吹,咱们一起把这首曲子录下来,寄给你爸,好不好?”

那一刻,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。谁也没想到,一次简单的音乐课,竟能让这些留守儿童喊出压抑已久的心声;更没人想到,向来以“稳重”“专业”示人的兰州邮政银行,会策划出这样一场“有温度”的公益活动。

除了“送乐器”,他们还在做什么?

其实,对兰州邮政银行来说,这次和刘欢的合作,只是“金桥工程”的一部分——这个从2021年启动的项目,初衷就是利用邮政银行的网点优势(兰州全市有200多个邮政银行网点,覆盖城乡),把金融服务、教育资源、文化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。

比如,在兰州的老社区,邮政银行会定期开设“老年音乐课堂”,请专业的老师教老人唱歌、跳舞,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;在城郊的乡村,他们会和学校合作,建立“流动图书角”,捐赠儿童书籍,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来给孩子们讲故事;甚至在有些偏远村镇,邮政银行的客户经理下乡时,还会顺便带上几件二手乐器,送给有需要的学校。

“我们常说‘人民邮政为人民’,这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。”兰州邮政银行的一位员工说,他们服务的客户里,很多是进城务工人员、偏远地区的农民,这些群体可能不太懂复杂的金融产品,但他们对“美好生活”的向往,和城里人是一样的,“所以我们想做的,不只是提供金融服务,更是成为连接城乡、温暖人心的‘桥梁’。”

而刘欢,也成了这座“桥梁”上的“特殊乘客”。他表示,自己会一直关注兰州乡村孩子的音乐教育,“下次来,说不定能带着好汉歌的合唱团上央视呢!”说到这里,他爽朗地笑了,眼角的皱纹里,满是真诚。

写在最后:当“金融”遇见“文化”,会擦出什么火花?
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兰州邮政银行明明是金融机构,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心思做文化公益?难道只是为了“蹭热度”?

其实不然。刘欢和兰州邮政银行的这次合作,恰恰打破了一个刻板印象:金融机构只会“算账”?不,真正有温度的企业,永远懂得“回馈社会”比“追求利润”更重要。当兰州邮政银行把资源投入到乡村孩子的音乐教育,他们输送的不仅是物资,更是一份“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文化滋养”的理念;而当刘欢愿意放下身段,在黄土高坡上吹口琴时,他传递的不仅是艺术之美,更是“成名不忘本”的社会责任感。

或许,这就是跨界合作的意义所在——金融是城市的“骨架”,文化是城市的“灵魂”。当“骨架”和“灵魂”相遇,才能让一座城市既有发展的速度,又有温暖的热度。

正如那首在黄河边飘荡的弯弯的月亮,“今天的村庄,唱着明天的歌谣”。而刘欢和兰州邮政银行的故事,或许就是这首歌谣里,最动人的音符吧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