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好声音舞台上,一首光辉岁月为何刘欢唱完,全场安静了三分钟?

其实这些年综艺舞台翻唱光辉岁月的不在少数,但每次刘欢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唱起这首歌,总有人写着弹幕:“为什么只有他,把唱成了讲给时代的故事?”

光辉岁月中国好声音刘欢

那年舞台的灯光,照着的不是“导师”,是岁月本身

记得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的盲选 stage,有个叫张泽的摇滚男孩抱着吉他,选了光辉岁月。前奏一起,看台上的观众跟着晃手机,连四位导师的椅背都微微晃动——这首歌太熟了,从KTV到广场舞,从80后父母到00后孩子,谁没跟着“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”吼过几嗓子?

光辉岁月中国好声音刘欢

张泽唱得很用力,高音撕裂时,杨坤转了椅子,那英跟着拍手,唯独刘欢始终没动。他皱着眉,右手下意识地敲着节拍,像在听一首没听过的歌。直到张泽唱完那句“迎接光辉岁月,风雨中抱紧自由”,刘欢才缓缓转身,眼镜后的眼睛有点红。

“这首歌,你是在唱谁?”他没问技巧,没聊音准,突然抛出这么一句。张泽愣了一下,低头说:“我父亲...矿工,前年尘肺病走了,他总说这首歌,是他这辈子听的最好的歌。”

光辉岁月中国好声音刘欢

全场突然安静。镜头扫过观众席,前排的男生偷偷抹了把脸,那英的嗓子动了动,没说出话来。直到刘欢开口:“我今天不评价你的演唱,我想给你,也给大家,唱一遍光辉岁月。”

他从不用“技巧”碰经典,而是用“活过”的歌去接经典

你有没有发现,刘欢唱光辉岁月,从来不会飙高音。2018年歌手舞台上他唱过,这次好声音又唱,两次的处理都像在讲故事:前奏用钢琴代替电吉他,轻得像风吹过矿山的铁轨;主歌部分咬字很慢,“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”的“躯壳”,他会故意在“壳”字上顿一下,像叹气;到副歌“风雨中抱紧自由”,他从来不用强混声,而是把声音压在胸腔里,像喝多了的老朋友在拍你的背说“挺住”。

后来采访他聊过这首歌:“黄家驹写光辉岁月,不是写给明星的,是写给那些在矿坑里、流水线上、田埂上,一辈子没被看见的人。他们听不懂什么和声、什么编曲,他们只听‘能不能够’——能不能够活得像个人,能不能让家人吃饱饭。”

所以当他在好声音的舞台上唱到“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”时,你会突然看见他眼角的皱纹。这不是“导师”刘欢,这是1988年在北京交响乐团拉提琴的青年,是1993年为北京人在纽约配唱的歌手,是见过90年代理想主义浪潮,也见过市场经济喧嚣的中年人。他的声音里,有“活着”的重量——那种不是技巧能堆出来的,是从岁月里熬出来的诚恳。

为什么我们总在他唱光辉岁月时掉眼泪?

现在想想,大概因为他在唱“我们”。张泽的父亲和他唱的不是同一首歌,但都在唱同一个“盼头”:盼日子能好一点,盼家人能平安,盼自己的付出被看见。刘欢没说“我懂你”,他用声音架了座桥——桥的一头是1990年代的Beyond,桥的另一头是2010年代的普通人,而桥上的砖,是他自己的40年。

当年节目播出后,张泽的父亲生前工友发来视频,几个黝黑的汉子蹲在煤矿宿舍外,用手机外放着刘欢的版本,抽着烟说:“老张,你听见没?这首歌,现在还有人替咱唱。”

所以后来为什么很少见刘欢在综艺上“制造热点”?他说过:“音乐这东西,要是只想着‘火’,不如去喊口号。真正的经典,不需要你给它添光,你只需要把自己掏空,让经典从你身体里走一遍——就像光辉岁月,它一直在那儿,我只是刚好路过,帮它敲了敲大家的门。”

前两天刷到2024年好声音的片段,又有年轻选手选了这首歌。前奏一起,弹幕飘过:“等刘欢的点评。” 然后看见他坐在那儿,眼镜在灯光下反着光,笑着说:“这首歌啊...不用着急,慢慢来,先把你的故事,装进旋律里。”

突然就想起当年他唱完,全场安静三分钟的事。那不是尴尬,是所有人都在心里,重新过了一遍自己的“光辉岁月”——那些被忽略的、委屈的、咬牙坚持的瞬间,原来从来都不是白费的。

原来好的音乐,真的能让每个普通人的岁月,都闪闪发光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