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河南信阳光山慧泉中学的走廊里,总会有学生踮着脚往某个教室门口张望——不是在看颜值高的新同学,也不是在等哪个明星进校,而是想“蹭一节刘欢老师的课”。这个“刘欢”,和唱好汉歌的乐坛天王重名,却从未登上过任何舞台;他的“粉丝”全是十几岁的中学生,不用买票不用应援,却心甘情愿把他的课堂当成每周的“必看综艺”。
“刘欢老师不讲课,他‘导戏’”
第一次听刘欢上课的人,总会愣神:这是数学课还是语文课?讲台上的他没有课本,手里只攥着一支粉笔,却能把枯燥的二次函数编成“寻宝游戏”,把几何图形变成“侦探剧情”。
“还记得那道全班都晕的‘动点问题’吗?”高二(5)班的王雅婷笑着说,“刘欢老师说‘咱们来当一回小侦探’——他画了个坐标轴,说‘这里是案发现场,点A是嫌疑人,正在沿着抛物线逃窜,现在要找出他最容易被抓到的位置’。”全班顿时来了精神,连平时趴着睡觉的男生都举起了手,最后竟有人用“排除法”找到了答案,全班鼓掌欢呼得像得了冠军。
“上他的课,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。”课代表李昊说,“有时候他突然拿出把吉他,唱两句‘抛物线像彩虹’,有时候拎个篮球,用投篮角度讲三角函数。刚开始觉得他‘不务正业’,后来才发现——原来知识点也能这么‘上头’。”
“他的‘粉丝’,会因为他改错了答案‘炸锅’”
在慧泉中学,学生之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:“你是刘欢老师的‘铁粉’吗?”这里的“铁粉”,可不是简单说喜欢,而是会追着老师问“为什么这么解”“能不能换个思路”,甚至会在作业本上画小人“吐槽”他今天少了段“剧情”。
“有次讲函数最值,他写错了步骤,下课时一个男生冲上去喊‘老师,你这里埋了个BUG’!”刘欢笑着回忆,“我当时说‘好啊,那明天让你来当‘编剧’,重新设计这个剧情’。第二天真带来个方案,比我的还巧妙,全班给他鼓掌。”
这种“双向奔赴”的互动,让他的课堂常年“一票难求”。“有次请病假,刚踏进校门,就看到走廊里贴满便利贴——上面写‘刘欢老师快好起来,我们想续更剧情’,还有孩子画了个哭脸小人。”说起这件事,他的眼角会弯起来,“这些孩子,比追星的孩子还‘较真’。”
“他教的不是数学,是‘敢闯敢试的勇气’”
刘欢的“明星范儿”,不止在课堂,更在学生眼里“燃”起来的样子。“他总说‘数学不怕错,就怕不敢试’。”去年毕业的陈宇说,“我以前考试遇到难题就空着,有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,指着墙上‘你离成功只差一步’的标语说‘你看,这道题就差最后一步,你敢不敢当自己的英雄?’后来我高考数学考了史上最高分,考完给他打电话,他说‘我就知道你能行’。”
如今,他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常年稳居年级第一,但比起分数,他更在意学生的眼神是不是“亮着”。“有孩子对我说‘老师,我以前讨厌数学,现在觉得它像游戏’,这就是我最大的‘票房’。”他笑着摸了摸手机——屏幕背景是全班学生的合影,每个人比着不同的手势,像一群准备登台的小演员。
在光山慧泉中学,“刘欢老师”早已不只是一个称呼。他用“导戏”的智慧把课堂变成舞台,用“追星”的热情把知识变成“剧本”,让十几岁的少年明白:学习不必苦哈哈,热爱才是最好的“导演”。或许,这就是教育的“顶流”——不用聚光灯,却能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成为最亮的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