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我们多久没真正“走进”刘欢的歌了?那些曾让我们鸡皮疙瘩起一身的声音,怎么就被时光悄悄藏起来了?

周末和95后同事拼车,电台随机播放到好汉歌,前奏一起,我跟着吼了一句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同事愣了一下:“这歌……刘欢唱的?我还以为是水浒传里别人配的呢。”那一刻突然有点恍惚——从少年壮志不言愁的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”到弯弯的月亮的“我的心充满惆怅”,再到千万里的“我就是我,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”,刘欢的声音曾像背景音一样,刻在我们这代人的青春里。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KTV歌单里再也没了他的歌,短视频热榜上也很少见他的身影,我们好像突然“忘记”了这位华语乐坛的“歌唱家”。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刘欢的歌能“火”这么多年?上世纪80年代末,少年壮志不言愁一出来,直接让28岁的他从中央音乐学院老师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歌者。那时候没有流量炒作,没有抖音神曲,就靠磁带里的那把嗓子——浑厚、通透,带着金属般的质感,能把千万次的问里的迷茫唱到人心里,也能把好汉歌的豪迈唱得像从黄河里捞出来的。后来北京欢迎你,“我家大门常打开,开放怀抱等你”,大气又亲切,成了奥运年真正的“国民歌”;再后来中国好声音里他转身的背影,一句“你的声音有故事”,让多少选手红了眼眶。他的歌不是“快餐”,是慢慢炖的老汤,越品越有味——就像他总说“唱歌是表达,不是炫技”,你听他的弯弯的月亮,不会注意到换气技巧,只会在“今天的往事,令人留恋”里想起故乡的老槐树。

但这些年,刘欢好像“退”得有点远。2019年歌手后,他很少出现在综艺节目里,连社交账号都更新得慢——上次发动态还是去年给山区孩子上课的视频,背景是简陋的教室,他笑着和孩子们一起打拍子。有人说他“过时了”,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是甜妹嗓、电子风,谁还听这种“老派的男中音”?可事实是,去年某短视频平台发起“童年BGM”投票,好汉歌以3.2亿播放量排第四,弯弯的月亮也进了前十。有00后留言:“评论区里爷爷辈的年轻人和年轻人一起刷弹幕,这才是真正的‘破圈’。”他没被“遗忘”,只是被我们藏进了心底——想起的时候翻出来听听,平时却很少主动去“触碰”。

你多久没听过刘欢的歌了

其实刘欢从没“离开”。他只是换了个方式在唱歌,更像个“音乐匠人”。这些年他一直在做世界音乐研究,把京剧、民歌、电子乐揉在一起,说想“给中国音乐找条新路”;他给甄嬛传写凤凰于飞,“旧人不必空相候,花开花落莫回头”,连人带戏火了十年,现在还有人翻唱;他带着学生做公益,去云南、甘肃教孩子唱歌,说“音乐不是少数人的事”。有次采访,记者问他“为什么不多上综艺露露脸”,他扶了扶眼镜:“声音是用来传递的东西,不是我站在台上让大家看。”

我们多久没认真听刘欢的歌了?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习惯了“30秒神曲”,还是以为他的歌“太沉重”?下次堵车时,不妨打开千万里的你,听听那句“我要飞得更高”,你会发现,有些声音,从来不会过时——它就像一位老朋友,你不用天天联系,但只要你回头,他总在那儿,带着岁月的温度,等你重新听见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