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杰伦后的战役?哎,标题起的挺唬人,感觉要上阵杀敌似的。其实吧,我个人觉得,这标题跟歌本身有点不太搭。要是真说“后的战役”,那感觉周董要退隐江湖了似的,搞得我一听这还以为他要宣布不唱歌了呢!吓死宝宝了!
说真的,次听到《后的战役》这首歌,我印象深的就是那超燃的弦乐!当时才小学,放学路上听着歌,感觉自己骑着自行车都能飞起来!那感觉,简直是英雄出征啊!各种大场面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,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冲锋陷阵的战士,太带感了!
不过呢,长大后重新听这首歌,感觉又不一样了。它不像表面上那么热血沸腾,歌词里那种“机枪扫射声中我们寻找遮蔽的战壕”的画面感,其实更像是一种隐喻,一种比喻。就像周董自己说的,这歌不是在讲真实的战争,而是表达一种对抗,一种对邪恶势力的反抗。
想想看,方文山老师的词,一向都挺有深度的,很少直白地表达情感。他喜欢用一些意象,一些象征性的东西来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。所以说,《后的战役》这首歌,其实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对抗,一场与内心邪恶的搏斗。
比如歌词里提到的“儿时沙雕的城堡毁坏了重新盖就好”,这不就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吗?就算经历挫折,就算曾经受到伤害,我们依然可以重新开始,依然可以重建自己的梦想!这种乐观和坚强,我觉得才是这首歌核心的部分。
歌曲元素 | 个人感受 |
---|---|
磅礴的弦乐 | 气势恢宏,一听就燃! |
方文山的歌词 | 充满意象,耐人寻味,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深意。 |
周杰伦的演唱 | 充满力量,又带有一丝沧桑感。 |
歌曲主题 | 表面上看是战争,实际上是对抗邪恶,追求正义,以及面对挫折永不放弃的精神。 |
其实吧,我觉得这首歌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音乐和意境的结合。周董的音乐,总是能给人一种很强烈的画面感,而方文山的词,则能把这种画面感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。两者结合起来,就产生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效果。
这首歌推出的时候,好像还引起了一些争议,有些人觉得它太“假”,太不真实,不像真正的战争场面。但是我觉得,艺术本来就不需要完全写实,它可以超越现实,表达更深层次的东西。
再说,周杰伦的音乐风格一向比较多元化,他不会局限于一种风格,他会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,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。所以说,《后的战役》这首歌,它有它独特的魅力,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歌曲,更是一种艺术表达。
而且,这首歌的编曲也相当厉害!钟兴民老师的编曲功力,那可是杠杠的!他把各种乐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营造出一种非常震撼的听觉效果。2003年还入围了金曲奖佳编曲人奖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!
《后的战役》这首歌,在我看来,并不是周杰伦的“后的战役”,而更像是一场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战斗。它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,永不放弃自己的梦想。 这首歌的意境,真的是很值得反复聆听和回味!
说起来,你们觉得《后的战役》这首歌表达的“战役”具体是什么呢?或者说,你们觉得这首歌打动你的地方是哪里?